电子信息工程学院/集成电路学院开展“运河行旅阅华夏,青春共绘石榴红”暑期实践活动

发布时间:2025-07-06浏览次数:10

7月2日-4日,电子信息工程学院/集成电路学院携手校团委奔赴江苏高邮、扬州等地,以“运河行旅阅华夏,青春共绘石榴红”为主题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。实践团循着运河脉络,深入历史遗迹、民族乡寨与文化场馆,在考察遗产保护、感悟红色基因、体验文化创新的过程中,解锁大运河作为民族交融纽带的千年密码,用脚步丈量文化传承与民族团结的时代图景。

7月2日,实践团首站抵达高邮,实地考察高邮明清运河故道,深入了解“一湖两河三堤”的独特格局。在平津堰遗址调研中,他们透过古代堤防工程的智慧结晶,感悟多民族协作守护母亲河的历史传承。成员们沿着运河故道漫步,触摸着承载千年文明的河堤,仿佛看到了历代各民族人民共同治理运河、守护家园的壮观场景。下午,实践团先后参观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、省级青年学习社汪曾祺纪念馆及中国大运河遗产点盂城驿。

7月3日,实践团走进高邮菱塘乡,探寻民族文化与红色基因的传承密码。成员们首先参观乔登江院士事迹展览馆,深入了解回族科学家在“两弹一星”事业中作出的卓越贡献。随后,实践团来到菱塘回族乡民族文化宫,全面了解江苏唯一少数民族乡在经济发展、文化传承、风俗民情及日常文化活动等方面的情况。最后,他们来到菱塘乡清真村,与当地村干部展开深入交流,重点探讨菱塘回族乡在生态治理、运河保护及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创新举措与显著成效。

最后一站,实践团来到中国大运河博物馆,深入领略了“运河上的舟楫”“运河湿地寻趣”“大明都水监之运河迷踪”等11个专题展览。同学们纷纷表示,博物馆全景展示了中国大运河的历史面貌与文化价值,回顾与展望了大运河的历史沿革、水利工程、万民生业以及申遗长路等内容,是一场受益匪浅的文化之旅。

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,实践团成员通过实地考察、深入调研与亲身体验,深刻认识到大运河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标识,在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学院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,积极投身大运河文化保护与民族融合发展事业,用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青春力量。


实践场景

菱塘乡文化宫合影留念



供稿:电子信息工程学院/集成电路学院  图/文/张悦  编辑/史雪冰  审核/蒋丽洁